在30岁之前我一直自诩是丁克族,我当时的男朋友也是现在的老公也没有要孩子的想法——那个时候的我们琢磨的事情是如何换个大洲生活(从北非到西欧,之后去西班牙读了两年书——在这些隔两年换个国家的日子里,我们从来没有把要孩子这件事儿放在自己的规划里。而我本身也不属于喜欢孩子的人,对着别人家的小朋友,我觉得挺可爱的,但是从来不觉得我也希望有一个。

两年多前从西班牙毕业后搬到比利时。我从8年间换了四个国家三个大州的流浪者,变成了定居者。我的生活目标从“换一个地方生活“变成了”我要在这个地方过好自己的日子“。

定居后,在没有了”换个地方生活“的目标后,我们开始琢磨有什么让我们真正觉得有意义——一方面,对我们来说,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不是工作,不是我们平时去上个课认识个新朋友旅个游之类。我回顾自己的经历,让我真正觉得有意义的是人和人之间的联结——亲密关系或真正的友谊;另一方面,我们身边很多朋友、同事和同学都有娃,我开始观察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联结。最后,我和老公达成了一致:养娃,创造这种血缘的联结,看着一个小生命长大,是我们想做的。

而要孩子的决定是人生为数不多的”单行道事件“——一旦要了孩子,是没有回头路的。纳瓦尔说人生早期有三个重大决定:在哪里生活,和谁在一起,从事什么职业。但是在我看来,这三个决定虽然重要,但是都是”双行道事件“,如果想回头换个路,还是允许的。但是,养孩子不是。

所以,我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人生决定,就是养孩子了。

在怀孕过程中,我发现了更多的关于”为什么要孩子“的理由——这些理由并不在当初的设想里,算是意外收获:

  1. 创造我们夫妻的联结:和我老公在一起八年了,塑造了部分的对方和自己。现在共同抚养一个小生命,是对我们的另一个塑造。
  2. 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我坚信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所以,我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品格和习惯,那我自己也要做得到。在怀孕后,从生活习惯到沟通方式,我改变了若干恶习和缺点。
  3. 让我加深了对”幸福“的认知:愈发明白”外物“能带来的幸福感有限,活在当下真正享受”此刻”才是幸福本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