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生产之前,我已经为不打无痛生产做了很多准备,但是,天算不如人算,我因为先破了水而且花了24小时软化宫颈,最后没有力气忍受疼痛,选择了打无痛好让自己有力气生产。虽然我没有按计划不打无痛,但是我还是把当时的思考过程和准备工作写出来。下一胎时,我依旧会按照不打无痛的计划进行。
一直到孕中期,我都默认自己要打无痛生产的,连医院给出来的价格清单都是默认带了无痛分娩的。比利时的分娩方式的比例大概是这样的:
- 无痛阴道生产:64%
- 剖腹产:20%
- 不打无痛阴道生产:16%
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个法国朋友聊天,她分享了她花了不少钱上自然分娩的课程——也就是不打无痛的分娩(虽然后最后很不幸,她因为妊娠糖尿病等问题剖腹产了)。她的分享引起了我的好奇——我本来以为这里默认都是打无痛的,怎么还有人又回到”硬生“的方式呢?
于是我开始研究到底要不要打无痛。
打不打无痛,这算是一个有争议的分娩话题。关于是否打无痛,打不打都有道理。
关于打无痛的利弊,我自己的体验是:我去的医院的医生不会给你一个指导,对医生来说,这纯属个人的选择问题。对做这个决定本身,重点是要做一个“适合自己的决定”。而做出这个决定,需要靠自己去研究解打无痛和不打无痛的利弊,然后权衡利弊,做出自己的选择。
我自己通过查资料、采访朋友和看Youtube上的分享,最后我决定选择不打无痛生产。
这一决定是我用B.R.A.I.N框架做出来的决定,所谓B.R.A.I.N框架指的是Benefits, risks, alternatives, instinct, nothing,即分析:“好处”、“风险”、“替代方案”、“个人直觉”和“什么都不做会怎么样”。这个框架适用于各类的决定。
我自己用这个框架来决定是否打无痛,最后的结论是“不打”。这完全基于我个人的偏好。我的思考如下:
先说打无痛有什么好处:
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缓解疼痛”——生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那么疼了孕妇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等待最后的push。
而我不想打无痛,是因为以下理由——理由中有一部分是和风险有关,但是要说明:这些风险不是绝对会发生的,只是打无痛会增加其发生的概率:
- 理由一:我想控制和参与自己的生产过程 这个是我不想打无痛的首要理由。我想要积极参与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最后的push的环节。虽然麻药是按照计量算的,理论上在最后push的时候就应该失效,让我能够自己去push。但是我聊过的朋友们有一部分就是麻药劲儿没有过,在push的时候全靠医生告诉自己去push再push; 另外,我想让自己最大程度的借助地球引力的作用推动生产,在开指期间,我希望自己能保持活动,比如坐在瑜伽球上做深蹲等,让重力帮助我的baby往下走,让他能自己找到最适合的出来的姿势。
- 理由二:我想避免分娩的”Cascade of Intervention“ 所谓的Cascade of Intervention现象,就是当有一个医学介入时,比如打麻药,引发了另一项医学介入。在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情景是:麻药会抑制子宫的收缩——这也是麻药作用的原理,而这可能会造成开指的进展并没有按照计划中顺利,于是又打人工催产素来加快进程。或者最后在push的时候使不上劲,增加了使用产钳的风险,而使用产钳则需要会阴侧切术。 这里要说明的不是所有人在打麻药后都会经历这个Cascade of intervention,只是对比不打麻药的情况,打麻药有这些额外的intervention的风险更大一些。我个人是风险厌恶类型的,所以,我选择最不可能出现风险的方式。
- 我想最快地恢复我的身体机能 我想要在生产之后能尽快地走动,我想要精神饱满地和娃儿肌肤相亲。自然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帮我实现自己这个愿望。
从我以上的理由中你可以看出这些理由都只是和我自己有关,与婴儿无关,因为确实没有什么理论支持不打麻药要婴儿更好。
而不打麻药的替代方案就是自然分娩,但是不打麻药的问题就是:疼。
为了让自己的自然方案能实现,在生产前我做了一系列的准备:
第一个准备是在思想上的坚定——虽然我会和人说”我要试试自然分娩“,但是这个”试试“只是缓和自己的说法的措辞。从心理学上来说,”我试试“就像给自己了一种退路,但是我用”我试试“这种措辞只是为了让人不要觉得我是反对现代医疗的嬉皮士。我说”试试“,但是我的内心对于这个方案是很坚定的。
有很多孕妇在生产前会计划自然生产,但是到了某一个时刻,因为疼到不行,会要求用麻药。因此,说要自然分娩,不能只是“试试”,首先要有足够能让自己说服的理由去这样做;另外,也是最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建立克服疼痛的自信和有力量去克服疼痛。有各种课程提供相关的知识:关于自然分娩,有不同的流派—拉马兹(Lamaze),催眠分娩(HypnoBirthing),Bradley法(The Bradley Method)等— 每个流派的侧重有所不同。我自己是结合了拉马兹和催眠分娩两种。
我的准备通过三个途径:1)产前康复科;2)自然分娩的课程和书籍;3)Youtube视频。
1)产前康复科
我找了一个拉马兹认证的康复师,她训练我做了一些助产的动作和带着我做呼吸练习。虽然她教的东西在网上都有,但是她能帮我纠正一些动作。
2)自然分娩的课程和书籍
我买了一本叫《催眠分娩》的书籍和一套《催眠分娩》的课程——这两个的内容有重合,但是课程的内容要比书籍更丰富。催眠分娩的重点是从思想上克服对分娩的恐惧,所以课程和书籍的一多半是讲身体的结构、为什么要自然分娩、如何在给自己建立积极的暗示等,一小部分是呼吸练习和助产动作——技术部分和拉马兹的内容高度重合。
3)Youtube视频
主要是听一下别人的自然分娩的故事,给自己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别人能做到,我也可以的。
除了以上的知识的架构,我在产前做了一系列准备,有思维上的转变,也有身体上的准备。
1)运动
我的运动分成两种,一种是常规运动,一种是分娩准备运动:
- 常规运动:我在孕期一直在跑步。到了baby足月,我发现自己还能接着跑,所以我也就没有停下来跑步。在37周之后跑步时,我偶尔会出现假宫缩的现象——这个时候我不停下来,而是把这个当成了呼吸练习的机会,通过调整呼吸让自己的宫缩过去。
- 分娩准备运动:我在Youtube上找了几个“easy labor”的视频,从37周开始做。这些动作大多数是深蹲和瑜伽球上的动作。这些动作的实质都是帮助骨盆打开。
2)呼吸
我学习了拉马兹和催眠分娩两种呼吸法,对比之下,我个人还是催眠分娩的方法更实用,因为它就只有两种:长呼吸和短呼吸——长呼吸在开指阶段使用,短呼吸在push阶段使用。我每天在跑步后和睡觉前做呼吸练习。
3)积极心理暗示
在自然分娩这件事上,自信非常重要。我是这样建立自己的自信的:
- 相信自己的活动量会让自己很好生:我在37周之后还能跑步,这给了我很好的心理暗示,说明我的体力不错,我相信我的体力能支撑我度过这个让人筋疲力竭的分娩;另外,运动帮助分泌内啡肽,这是一种天然的镇定剂,也可能帮我缓解疼痛。
- 疼痛的时间占产程的时间只有23%:产程是漫长的,第一胎通常要10个小时以上,但是宫缩的时间是产程的23%左右,所以,我要打败的是这两个多小时而已。
- 我可以打败我的薄弱环节:薄弱环节也就是Transition的阶段,也是最疼的阶段——只要我打败了这个阶段,我就离见到我的baby不远了。
- 我在陪伴我的baby来到这个世界:我的baby出于对生命的渴望,鼓着很大地勇气经过这漫长又让人恐惧的分娩过程来到这个世界。我配合着他,利用地球引力,帮他顺利来到这个世界。
4)其它可能并没有什么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属于民间偏方,没有科学支持的:
- 阴道按摩:这是是催眠分娩建议的缓解阴道撕裂的风险的方子,但没有严谨的实验证明。我相信这个方法有一定的效果,因为油可以滋润皮肤,而柔软的皮肤会比干燥的皮肤更有延展性。我买了Weleda的按摩油,从36周开始用(产品建议上是从34周开始)。
- 吃喝:我从37周开始喝覆盆子茶和吃椰枣——这两个都是当地的助产士给的偏方。据说覆盆子茶可以软化宫颈, 吃椰枣则是刺激肠胃的痉挛。我对食物类的偏方的相信度很低,去尝试是为了给自己一种自己努力了的积极的心理暗示。还有吃菠萝之类的偏方,我嫌麻烦没有试过。
做分娩计划
在准备自然分娩的过程中,我了解了整个过程和其中的变数,依照不同的情况,我给自己做了一个分娩计划。
这个分娩计划也不是只针对自然分娩,麻药分娩和剖腹产也可以做分娩计划。分娩计划的实质是说明自己在每一个步骤的偏好。
这个分娩计划让我在生产前理顺各种场景,也让我老公知道我的生产偏好在生产时做我的代言人。
我自己的分娩计划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 我不要打麻药生产,我要保持在开指期间的自由活动,我要用分娩池;
- 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引产,我的引产方式偏好的排序(是人工破羊水还是打催产素);
- 除非有医学介入的必要(比如用产钳),否则我选择阴道自然撕裂而不是会阴切开术;
- 我要自然排出胎盘,在大出血的情况下接受人工催产素;
- 延迟给baby剪脐带,除非我有立刻注射人工催产素的需求。
我的分娩计划里没有包含“剖腹产”的场景——“顺转剖”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因为我去的医院的剖腹产的流程很standard,我没有太多可以加入自己的偏好的余地,所以也就没有计划这种场景。
我也没有把医院已经执行的惯例加进去——比如肌肤相亲,给baby注射维生素K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