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孕期间,我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了一些有缺陷的孩子的家长——一家人从阿尔巴尼亚来到比利时,妈妈从工程师变成了靠打扫卫生的零工为生,爸爸也是工程师,还在艰难地找工作,他们来比利时只为了让他们的孩子可以在比利时的自闭症儿童学校上学;一个朋友的姐姐从女强人变成了全职妈妈,因为要照顾自闭症的孩子——为了让孩子去普通的学校,她要比别的家长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她的孩子。
这些案例让我思考,如果我的孩子有缺陷的话,那么:
- 我能接受自己的宝宝有生理或精神的缺陷吗?我到底是想要一个“孩子”还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在怀孕之间,我每次做大彩超之前都会查一下可能会发现的问题,然后想如果我的孩子检测出来了某个问题我会怎么办——我会选择停止妊娠吗?还有一些出生前检测不出来的问题,比如失明、自闭症等——如果我的宝宝有这些问题,我会如何去面对?
- 我和我的孩子的关系是什么?我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妈妈同是也是称职的”我“?如果孩子真的有缺陷,那么我必然要舍弃很多自我的时间甚至要停止工作——我会因此不开心吗?
这种假设也是我审问自己的过程:当我担心我的孩子有缺陷时,我是担心他以后没有父母照顾的日子生活困难?还是我不想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
对我来说,第一个原因更像是一个托辞,因为我曾在一个社会机构做志愿者,接触过几十个唐氏综合症的成年人,他们虽然没有父母照顾,但是他们有他们的世界,他们似乎比我那个时候的我更专注和开心。所以,我其实没有办法评判他们是否幸福。
这个发现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人会选择生下有已知缺陷的孩子——虽然要孩子这件事有一个自己的”为什么“,但是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他是独立的,他有他的生命权,无论他是否符合父母的期待。
我也和老公讨论过这个问题:如果孩子有缺陷怎么办?我们的答案只有两个字:接受。
世界上有很多”人可胜天“的事情,但是”养孩子“这件事大概不属于其中之一。